-
【顺义区招商】聚焦生态富民与产业升级 北京顺义区领导调研龙湾屯镇发展
2017年5月,北京顺义区主要领导带队赴龙湾屯镇调研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团队实地考察重点项目地块,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当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调研强调,要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肯定发展成效,明确生态发展核心定位 调研指出,龙湾屯镇镇域发展规划思路清晰、定位精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特别是在落实浅山开发战略部署中,未来发展谋划细致、贴合实际。镇党委政府及党员干部展现出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区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北京顺义区浅山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湾屯镇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需持续立足这一核心定位,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立足长远布局,坚定生态富民发展路径 调研强调,龙湾屯镇在五彩浅山开发中肩负重要责任,必须树立长远战略眼光,将长期收益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坚定不移走好生态发展富民之路。要依托浅山自然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特色产业,通过生态保护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让群众在生态保护中共享发展成果。 三、强化招商引资,壮大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调研提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关键举措,着力吸引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突出、就业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引进中,需注重与区域生态定位相契合,优先选择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产业项目,通过精准招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四、聚焦民生改善,提升群众生活保障水平 调研要求,要始终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发展短板,让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享有更优质的服务,切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注重协调发展,守护区域特色风貌 调研明确,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持区域原有的自然风光、民俗风貌和地域特色,坚守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底线。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避免盲目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打造具有龙湾屯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此次调研为龙湾屯镇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该镇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在生态保护、招商引资、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顺义区整体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15
-
【门头沟区招商】亿元OLED显示材料项目落户北京中关村门头沟园
2017年6月,一项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OLED显示材料项目在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正式落地,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当日宣布开业。这一招商引资成果将助力突破我国OLED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显示产业关键环节国产化进程。 一、OLED技术的战略地位与产业瓶颈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凭借自发光、柔性化、低功耗等优势,已成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柔性电视等领域的核心显示技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面板制造企业在生产OLED面板时,所需的核心材料如发光层材料、传输层材料等,主要依赖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进口,这不仅导致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也在关键技术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制约了我国显示产业的自主发展。 二、项目投资规模与研发实力 该项目一期投资1亿元人民币,由海外归国研发人才与国内高校科研团队联合创立。企业聚焦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竞争力的新一代OLED材料及相关技术,旨在摆脱我国OLED面板厂商对国外材料的技术依赖,加速OLED量产技术的突破。目前,项目已建成材料设计与合成实验室7个、分析实验室3个,并拥有材料评价实验室4个,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按照规划,企业将在未来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并持续加强专利布局,计划于2017年12月制造出满足OLED面板厂商技术要求的器件验证品。 三、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园区发展环境 北京门头沟区相关领导在开业仪式上表示,该项目技术前沿、人才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其落地将为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北京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的优质服务,助力项目在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此次OLED显示材料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丰富园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布局。 四、项目落地对产业链的深远影响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我国在OLED核心材料国产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项目的推进,未来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OLED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核心材料从进口依赖到自主供应的转变,这不仅能降低国内面板厂商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还将完善我国显示产业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项目的研发创新活动也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为我国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5
-
北京经开区亮相国际半导体展 助推产业链招商引资
2017年3月中旬,全球顶级半导体盛会SEMICONChina在中国上海隆重揭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实力企业阵容参展,通过招商引资展现产业链发展成果,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与产业升级。 一、展会盛况与企业阵容亮眼 2017年3月中旬,SEMICONChina展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半导体行业盛事,汇聚了海内外知名企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移动硅谷IC产业化服务平台,协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代表企业亮相。其中包括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展示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先实力,彰显区域产业群聚优势。本次参展不仅提升了国际化影响,还强化了产业招商的精准对接。 二、前沿技术产品精彩展示 在展会现场,多家企业带来创新产品与技术。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的SIP系统级封锁芯片、红外热成像夜视设备等引人关注。同时,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展示了高端设备和解决方案,凸显经开区在半导体制造和设计环节的创新成就。这些前沿科技不仅体现了技术突破,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三、展区视察与产业平台汇报 展会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领导率团参观了区域展位,听取了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关于集成电路投资布局和IC产业化服务平台的介绍。领导强调通过金融创新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如推动投融资生态体系建设,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支撑。这一互动彰显了经开区在政策扶持和产业链优化上的务实举措。 四、投资论坛与战略发展规划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持的产业与技术投资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入探讨全球半导体趋势。会议聚焦IC产业化服务平台的实施路径,探讨如何以招商引资促进技术创新与产能提升。经开区提出中长期战略规划,包括整合区域资源、加速企业孵化,旨在打造世界级半导体产业集群。该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展会的产业带动作用。 经开区在SEMICONChina的参展,体现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活力。未来,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5
-
【北京招商】京冀联席会议部署大数据创新 赋能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
2017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举办京冀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聚焦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会议明确将通过建设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等平台,围绕科技冬奥、环保、交通等领域探索大数据应用,并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阶段。 一、构建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平台,夯实科技冬奥数据基础。会议提出,2017年将启动建设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和综合试验区应用感知体验中心,旨在整合三地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同时,推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探索形成京津冀一体化的数据资产交易市场,为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提供数据共享、交易与服务支撑,实现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价值释放。 二、聚焦科技冬奥应用场景,探索大数据创新实践。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地将依托大数据平台,在交通、环保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应用。在交通保障方面,通过整合赛事相关交通数据,构建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客流、车流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提升赛事期间交通运行效率;在环保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赛区及周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为空气质量保障、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助力绿色冬奥目标实现。 三、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强化大数据产业协同支撑。为保障大数据应用落地,会议明确优化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聚焦“三轴一带”发展格局。引导北京企业沿京保石、京唐秦、京津三大发展主轴有序疏解转移,做强唐山、沧州、秦皇岛等区域的高端装备产业,与京津共同构建环渤海优势产业带;支持石家庄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使其与京津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三足鼎立”态势,增强对冀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统筹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特定区域,以及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涿州市特定区域的规划建设,合理部署“高精尖”配套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产业支撑。 四、设立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强化资金支持,2017年三地将共同推动设立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及相关产业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为科技冬奥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2025-07-15
-
北京市落实财税新政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招商引资促高质量发展
2017年,北京市聚焦招商引资工作,通过系统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市场环境。相关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强化对高精尖产业的支持,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并借助政府采购等多元化工具扶持小微企业成长,有效激发创新动能。同时,引导基金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注入,助力国企改革深化,综合施策显著提升了北京地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一、财税减免政策取得实质性成果。2017年,北京市推出一系列减负举措,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调整社保费用标准以及优惠特定行业税务负担等,这些措施全面覆盖实体经济领域。据统计测算,全年累计减轻企业成本近400亿元,惠及众多中小企业。此举不仅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还提升了市场信心,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政策执行中,相关部门强化监督,确保减免资金直达企业账户,避免跑冒滴漏,提升了政策精准性和公平性。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区域特点,针对高成长性产业提供定向支持,如科技研发企业可享受额外优惠,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化进程。 二、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7年,北京市出台激励导向性措施,支持高精尖产业和区域协同发展。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企业突破创新瓶颈。例如,在京津冀一体化框架下,北京强化与周边省市的产业链衔接,支持产业转移和合作项目落地,提升了整体区域竞争力。相关激励方案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人才培养补贴等,有效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热情。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逐步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促进了招商引资的规模扩大。 三、政府采购体系有效服务小微企业和绿色创新。2017年,北京市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扩大对小微实体的支持比例,全年采购规模约达600亿元。政策设计倾斜于创新导向和节能环保产品,如在环保设备采购中提高占比,鼓励企业开发可持续技术。通过简化投标门槛和建立预付款机制,小微实体的中标率显著提升,减少了资金周转压力。同时,北京市探索采购创新产品试点,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新技术,如智能监控和清洁能源设备,这不仅降低了公共项目成本,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壮大。整体来看,政府采购行动加速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转化。 四、投融资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国企改革。2017年,北京市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风险共担方式,带动社会资金累计投入超千亿元。该机制重点投向国资企业改革领域,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混合所有制改造。相关部门严格遴选合作机构,确保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和高端装备领域。在项目监管中,北京市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此外,该模式还强化了市场协同,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降低了公共财政压力,并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多元化融资路径。 北京市的这套综合施策体系,在2017年成功应对经济下行挑战,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区间,税收结构优化带动收入增长。相关监测评估表明,政策红利正逐步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为后续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深化财税改革,聚焦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确保减负成效惠及更广大市场主体。
2025-07-15
-
【北京招商】北京市建议经营正常企业涨薪8.5% 连续四年调整工资增长基准线
2017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生产经营正常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8.5%,这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四年下调基准线标准。此举旨在引导企业合理调整薪酬结构,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为区域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用工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工资指导线的分类适用标准 根据发布内容,工资指导线针对不同经营状况企业设置差异化参考标准。对于生产经营状况稳定、经济效益实现增长的企业,相关部门建议参照8.5%的基准线规划职工工资增长;前两年效益增长较快且2017年预计仍保持较快增长的企业,原则上工资增长水平不得高于14%的上线;效益与往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的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参照4%的下线安排工资调整。指导线作为引导性政策,不具有强制性,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落实。 二、企业落实涨薪的科学决策要求 相关部门强调,企业在制定增资方案时,需综合考量自身经济效益、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等核心因素,同时参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及行业人工成本等多维度数据。通过科学分析内外部条件,企业应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保守,确保工资调整既保障职工权益,又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形成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环。 三、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示范作用 针对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政策明确提出岗位人员工资增幅应高于经营者和管理层工资增幅。若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未实现增长,经营者和管理层工资同样不得增长。这一规定旨在强化国有企业在收入分配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缩小内部薪酬差距,推动薪酬分配向基层岗位倾斜,体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 四、薪酬体系优化与普通职工权益保障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工资指导线公布后,企业需进一步合理确定内部薪酬体系,着力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重点提高工资水平偏低、增长缓慢的普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此举有助于提升职工劳动积极性,稳定就业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2025-07-15
-
【北京招商】北京写字楼市场需求劲增 净吸纳量创六年新高
2017年,北京优质写字楼市场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全年净吸纳量达46.79万平方米,创六年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49%。中资企业作为市场需求主力,占总体需求的70%,这一数据既反映了北京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体现出城市经济活力的持续提升。2018年,北京预计将迎来近90万平方米的优质写字楼供应高峰,其中甲级项目占比近七成,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品质升级,满足企业对高品质办公空间的需求。 一、写字楼市场需求:中资企业成核心动力,产业升级拉动增长 2017年,北京写字楼市场需求端实现突破性增长,净吸纳量达到六年来最高值,同比增幅接近五成。这一增长态势主要由中资企业驱动,其在市场需求中的占比超过七成,成为拉动写字楼租赁市场的核心力量。从行业层面看,金融、科技服务、专业咨询等领域的中资企业扩张需求尤为突出,部分企业因业务规模扩大需要增加办公面积,另有不少企业出于提升品牌形象、优化办公环境的考虑,选择从传统写字楼向高品质物业迁移,进一步推高了市场需求。北京作为首都,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大量央企、地方国企及头部民营企业总部聚集于此,这些企业的业务拓展和组织架构调整,为写字楼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同时,城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高端产业的精准吸引,也为写字楼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2018年供应迎高峰,甲级项目占比显著提升 2018年,北京优质写字楼市场将迎来2008年之后的首次供应高峰,预计全年新增供应规模接近90万平方米。从供应结构来看,高品质项目占比大幅提高,预计全市交付项目中达到甲级标准的体量占总体近七成,这一比例远高于当前存量市场的甲级项目占比,将显著提升北京写字楼市场的整体品质。供应区域呈现集中化特征,主要分布在CBD、望京和丽泽三大商务区,其中CBD核心区和丽泽商务区将有首批优质项目入市。这些新项目在建筑设计、智能化系统、绿色环保标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不仅能满足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对现代化办公环境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中企业对办公空间的升级意愿。随着高品质项目的陆续交付,北京写字楼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部分设施陈旧、配套不足的老旧物业或将面临更大的去化压力。 三、零售物业市场:核心商圈供应创新高,消费升级促发展 零售物业市场方面,2017年北京核心商圈表现活跃,新增供应量达17.82万平方米,创九年来最高水平,占全市新增供应总量的27%。核心商圈的新增供应主要来自商业综合体的新建与升级改造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引入多元化业态、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消费体验等方式,吸引了众多品牌入驻,有效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随着北京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式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这直接带动了核心商圈零售物业的需求提升。同时,城市商业布局的持续优化,进一步强化了核心商圈的辐射能力,使其成为推动零售物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仓储物流市场:空置率持续低位,供需关系趋紧 2017年,北京仓储物流市场呈现供需两旺但供应端受限的态势。年末市场空置率仅为0.3%,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0.5%以下,整体市场接近满租状态,反映出强劲的需求支撑。需求增长主要源于电子商务、新零售、第三方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行业对仓储空间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智能化水平等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高品质仓储物流设施的需求上升。然而,受施工进度等因素影响,2017年北京仓储物流市场新增供应量同比下降53%,且仅在一季度有新项目交付,供应端的收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预计未来,随着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相关规划的落地,仓储物流市场的供应压力或将逐步缓解,但短期内高需求、低空置的市场态势仍将持续。
2025-07-15
-
【北京招商】农村金融发展获政策支持 税收优惠措施明确延续三年
2017年,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延续实施,旨在通过税收杠杆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农村地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本次延续的税收优惠政策涵盖三个方面。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同时,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也按90%计入收入总额。通知印发之日前已征的增值税,可抵减纳税人以后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或予以退还。 二、政策出台的背景与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发展,持续出台政策措施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农业生产风险较高、农户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仍存在不足。此次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 三、政策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将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免征增值税和减计收入总额能够直接提升其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激励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服务覆盖面,开发更多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对于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来说,金融机构服务意愿的增强将带来更便捷、低成本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农业保险领域,保费收入的减计优惠将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对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投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稳定农户生产经营预期。 四、政策的落地实施与未来展望 为确保政策有效落地,相关部门将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指导金融机构准确理解和执行政策规定。各地税务部门也将优化纳税服务,简化办理流程,保障纳税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从长远来看,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随着农村金融生态的不断改善,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力度将持续加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等配套措施,与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合力,推动农村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7-15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办新项目推介会 聚焦业态创新与招商引资
2017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京举办新项目推介会,旨在通过展示园区企业在业态创新、场馆运营等领域的成果,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区域文体产业与商业服务融合发展,为奥运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探索新路径。 一、立足奥运遗产活化,推动场馆多元运营 作为2008年奥运会重要遗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多个场馆在赛后运营中持续探索创新模式。2017年的推介会上,相关工作聚焦场馆功能升级与业态融合,通过整合体育、文化、商业等资源,打破单一赛事场馆定位,构建“场馆+”综合服务体系。此次推介的项目普遍以提升场馆利用率为核心,结合市民多样化需求,开发兼具公益性与商业价值的运营模式,为奥运遗产的长期活化利用提供实践案例。 二、重点项目展现业态创新,冰水融合成关注焦点 推介会现场,多家驻园企业负责人围绕创新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北京国家游泳中心的融合冰水业态成为亮点。该项目依托场馆原有水上设施,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夏季水上运动与冬季冰上活动的快速转换,既能满足专业训练与赛事需求,又能向市民开放冰壶、滑冰等体验项目,形成“一季双用”的运营特色。此外,部分项目还涉及智慧场馆建设,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票务、安保、服务等环节的效率,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体验。 三、深化招商引资合作,拓展产业融合空间 此次推介会也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加强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企业与投资方的沟通平台,推动项目落地与资源整合。会上,围绕文体活动策划、商业配套服务、绿色能源利用等领域,多家企业与合作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这些合作不仅有助于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场馆运营,还将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园区的服务功能与经济价值。 四、助力城市功能提升,树立可持续发展典范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新项目的推进对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具有积极意义。2017年的推介会所展示的创新实践,既延续了奥运场馆的公益属性,又通过市场化运营增强了自我造血能力,为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相关项目的落地实施,园区将进一步成为集体育竞技、文化体验、市民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为北京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贡献力量。
2025-07-15
-
【招商】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学习部署
2017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深入学习研讨,明确将优化创新服务、强化资源协同作为核心方向,通过深化“保姆式”服务机制、加强重点项目对接等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凝聚工作合力。 一、深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会议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部署要求,强调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动领导干部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服务科技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聚焦核心任务,强化攻坚方向。会议明确将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中心核心工作,重点围绕未来科学城建设这一关键载体,深化与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央企等创新主体的对接协作。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精准掌握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流程、精细化服务,助力创新资源在京集聚发展。 三、细化工作举措,压实落实责任。要求各处室对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梳理现有工作职能,调整优化工作思路,聚焦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管理。针对未来科学城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配套、政策落地、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四、优化服务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会议提出要升级“保姆式”服务模式,围绕科研人员在京工作生活需求,整合政策咨询、资源对接、后勤保障等服务内容,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吸引更多优质创新项目和人才落地北京,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